十二月 21, 2007

英伦在线

物价上涨来自收入结构改变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物价指数增幅再创新高,11月同比涨幅达到6.9%。其中,拉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为猪肉,鸡蛋等食品类食品价格的上涨。

通货膨胀一般认为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多所引起,然而此次中国物价上涨更多是由于收入结构的变化。具体来说,现阶段物价上涨的可以看作是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与劳动力价格上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通过控制粮食价格的办法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动力粮食通过被控制的低价卖到城市,供应城市市民的生活。城市居民则通过生产工业产品,把工业产品以相对的高价卖到农村。这一高一低之间便形成了“剪刀差”,使农村的资源不断的流向城市。由于农产品价格明显过低,务农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农民希望改变职业,走进城市,从事收入更高的工业生产。因此,单纯的价格管制并不能实现这种资源的调配。于是便有了户口管理。这种管理使中国的二元经济固化,农产品与工业品的价格差异也持续存在。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对于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工业生产,及户口管制的放松,来自中部及西部省份的农民工开始进城务工。大量新的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得工资收入一直处相对较低的状态,因而生产出的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即使在最近的二十年内消费者财富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价格依然非常稳定。这是中国一直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农业税取消及政府财政加强对于农村公共项目,如教育的投入,粮食生产收益上升,农业生产行情转好。因此,背井离乡打工相对于农业生产为农民带来的收益优势已经逐渐缩小。一部分农民决定不再进城,转而进行农业生产。这将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导致了最近几年内连续实现粮食丰收。另一方面是农民工的供应减少,使得工厂不得不提高工资,进而导致了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价格的上涨。简单来说,此次物价上涨意味着把城市居民的收入更多的分配到了农村居民手中,把其它行业工人的收入分配到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人的收入中。

在粮食价格上涨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物价指数持续攀升。短期看来,物价上涨的趋势将得到持续。农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将在城镇居民消费中占据更大的比重。

十一月 27, 2007

英伦在线

油价上涨,发展中国家经济前景堪忧



11月21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明年一月份原油期货已经达到了99.29美元一桶,离一百美元只有一步之遥。在过去的9个月内,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从今年2月的53美元一桶上升了近一倍。

油价一直是全球经济表现的睛雨表。在过去的三次世界石油危机中,有两次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然而时至今日,油价飙升对西方世界影响日益降低。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经济衰退的风险。

石油对全球经济体影响变小,原因在于西方经济体对于石油依赖度降低。据经济学家杂志计算,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现在的石油价格已经达到了1979年代石油危机时的价格。与此同时,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G7)对于石油的消耗则大幅降低。以每一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现在的石油消耗量已经比1979年经济衰退时期降低了一半。因此在目前的油价水平上,西方发达经济体并不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将要面临经济衰退的更严重的威胁。原因在于西方发达国家近二十年内石油消耗降低的因素在发展中国家都不存在,而经济的全球化又加深了这一威胁。

与70年代相比,西方的改进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科技进步,另一个是改国内生产石油消耗型产品为进口,进而降低石油消耗和依赖。这两点都是发展中国家所不完全具备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更加依赖于资源,而在技术方面比较落后。同时,发展中国家成为了西方国家的石油消耗型产品的出产地。这也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对于原油的依赖度。油价每上升一美元,都将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出口产品时降低了一美元的利润。由于产品竞争激烈,发展中国家并不可能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提高产品最终价格。

由于自身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以中国为例,在1983年时还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而在1996年则成为石油进口国。因此国际油价的提升将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油价上涨各国都需谨慎面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此次油价上涨将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风险。
新京报


放宽境外投资有助斩断地下金融链条



  一度热炒的港股直通车迟迟未直通,地下金融链条造就的“灰色港股直通车”在深圳早已有悠久的历史,这也导致深圳银行一度出台限制提现等不得人心的措施(11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宜疏不宜堵,是我们国家最悠久的传统智慧。对付地下金融泛滥最好的办法,就是开放居民的合法对外投资。

  反对开放海外投资的技术性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现在不开放是因为时机不合适。在现阶段,由于境外资产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所以不是最好的投资时机。

  这种观点是很难成立的。首先,投资机会并非没有。就全球范围来看,现在的资产价格确实在历史高点,例如美国股市的主要指数在今夏几次突破历史高点。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没有投资机会。股市达到高点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价值被高估,也可能因为上市公司未来前景看好。

  其次,投资活动本身没有周期性。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并不是说今天是熊市,就多投资一点,明天是牛市,就少投资一点。国际资本市场上有成熟的金融产品可以满足各种交易策略。除了资产价格上升可以赚钱,资产价格下降也可以赚钱。所以只要投资方向准确,无论牛市和熊市都是投资机会。

  最后,开放境内居民海外投资并不意味着居民开始投资。即使是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没有合适投资机会,境内居民海外投资依然可以开放。境内居民,也就是投资者自己,会为自己的投资做规划。这一点上,要相信投资者的理性。国家没有义务,也不应该为投资者做如此微观的规划。

  另一种观点认为,需要先培养优秀的境内机构投资者,之后才能开放投资边界。这里的境内投资者一般指基金公司或者是券商。这种做法也是很难行得通的。

  中国机构投资者成长于中国内地的牛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机构投资者并没有经过大量的市场动荡。把此类的机构投资者放到海外去无异于把圈养的老虎放到了饿狼群中。而且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还不甚成熟,中国机构投资者并没有交易复杂金融产品的经验和能力。类似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事件中的次级贷款产品,境内的机构投资者大多没有足够能力对此类产品定价。因此,比起个人投资者,境内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技术和风险控制层面并不见得有什么独特之处。

  开放海外基金进入中国融资,将有利于为境内居民投资分散风险。海外基金的流向往往是对准多个市场,而不是一个市场。海外成熟的基金也使境内居民海外投资的风险限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这种措施也将扩大境内居民金融资产的投资渠道,分散内地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压力,降低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压力。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策略。对于投资,这种策略同样适用。

十一月 20, 2007

英伦在线

北岩危机,不必惊慌

乔永远

914日,英国北岩银行(又译诺森罗克银行)发生挤兑。英国政府立即开展了对于北岩银行的救助性措施。虽然对于监管当局应对措施的批评至今不绝于耳,但从事实上此次危机处理的很好,挤兑没有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在此事件中,除了北岩银行,没有人应该被责备。

在此次危机之前,英国的上一次挤兑事件发生在1866年。英国金融界只从书本上见过挤兑事件。现实生活中的挤兑,北岩银行是第一次。同时,挤兑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引起连锁效应,例如影响其它银行也发生挤兑。因此,英国监管当局的处理手段也格外引人关注。

北岩危机的根源在于北岩银行的管理者。该银行对其资产的风险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过多的资产暴露在风险之下。另外,在次贷危机中,除了北岩银行,并没有其它英国银行出现类似的问题。这也显示出北岩银行的问题在于其自身,而不是外部的制度性或者是监管性的问题。在北岩危机中,英国金融监管当局的救助措施主要是由英格兰银行向北岩银行以惩罚性利率提供紧急借款。而对于北岩银行的其它要求,如政府补助或者是优惠利率等,则不与批准。

当然,如果仅为挽救北岩银行,监管当局可以做的更多。英格兰银行可以在事发之前为北岩银行以更低的利率提供借款,以保证北岩银行有足够的资金应对挤兑。财政部也可以为北岩银行提供补贴,挽救北岩银行。作为具体的金融监管者,金融监管局也可以在之前进行更细致的监管,比如说不可以投资次级贷款。

但是,在市场机制下,监管当局制定和执行游戏规则,而不是参与游戏。比如说,金融监管局不应该也不能够告诉银行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否则市场机制就没有了效力,银行将不再有竞争力。又比如,英格兰银行也不应该为管理不好的银行提供优惠的支持。否则,英格兰银行只有通过发更多的钞票,或者降低利息来支持管理不良的银行,而这两种方式都将引起通货膨胀,成本将由整个社会承担。最后,财政部的钱都来自纳税人。有人能够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说,一般纳税人要为拿高薪的银行经理们的错误买单吗?在市场机制下,我们应该允许管理不好的企业,甚至银行,破产。做的不好的管理者应该下台。

虽然没有能够满足北岩银行的要求,但是英国的金融监管当局的措施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伦敦的金融城也利用北岩危机的机会向金融机构发出了明确的信息:“不要冒险。犯了错要自己买单。”

虽然招致不少批评,但比起美联储为挽救陷入次贷危机中的金融机构而降息的行为,英国金融当局的做法更负责,相信效果也将更长久。这场危机中,英国金融当局应该得到掌声。

十一月 19, 2007

英伦在线

美元贬值推动油价上涨

乔永远

油价上涨的动力并不仅在欧佩克,中国或者印度,更重要的因素来自美元的贬值。
10月31日晚,国家发改委决定自次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价格每吨提高500元。上一次油价变动在 十个月前。今年一月,基于稳定物价的考虑,发改委下调了成品油价格。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也一直在上涨,油价在年初的价格只有53美元,而现在已经涨到了历 史性的96美元一桶。
这次成品油价变动的影响很大。一方面,石油的最终产品将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而涨价。由于以石油为原材料的产品很 多,如汽油和石油化工产品,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石油的涨价几乎立即引起全球范围内物价水平的上涨。另一方面,由于玉米及其它有机 物可以提取酒精,形成对石油的有效代替,玉米等粮食价格也急速攀升。这使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群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仅有的收入不再足以使他们维持温 饱。这样的结果就是世界的贫困地区会再次经历社会动荡。缅甸僧人游行的一个原因便是油价过高,民不聊生。
一般认为,商品价格的变化主要由供与需的两方面决定。为了阻止油价上涨,国际社会不断向石油供给者施加压力,希 望他们能够更多的提供重油生产。但是石油出产国组织欧佩克(OPEC)的秘书长艾尔巴德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把目标生产额度调高,从50万桶每天 到2720万桶每天。但是增产这一措施似乎已经失灵,油价并没有什么变动。艾尔巴德里说,面对价格持续在80美元每桶以上,他也感到紧张。(财经杂志)在 11月10日和11日举行的利雅得峰会上,欧佩克呼吁全球的几个最大的石油消费国能够保证需求,以确保石油出产国能够为下一轮的石油生产投资做出决定。欧 佩克并不认为石油需求得不到满足。
除了主要石油出产国饱受压力外,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也饱受压力。一些人士认为,由于环境问题的影响及人 类对于石油的过度消费,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此类批评的重点集中于中国、印度等增长势头强劲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虽然人均石油消耗水平远低于世界水 平,但是由于总体石油消耗量增长很快,因此也被国际广泛关注。仅在去年一年,中国石油消费即增长了6.7%。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7%。
在环保主义者广泛引用的一份报告中称,世界石油生产已经达到峰值,到2030年就会减少一半。在这份10月22日发表的报告中,德国的能源观察机构(EWG)预测警告说,石油的短缺将引发战争。该组织的创立者汉斯称:“需求在增长,供应却在下降。”
但与此同时,石油短缺这一说法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如果真是由于 石油的短缺,那么石油及其替代品会价格上涨。但国际市场的交易数据显示,事实并非如此。截止11月5日,石油价格从上周五的达到历史性的96美元后,开始 回调。但是同为大宗商品的黄金价格依然保持在高位。作为大宗商品,石油价格改变的原因也有可能来自于美元的贬值,而非石油本身的升值。
石油与黄金同时达到历史高点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是很多。这种大宗商品的同时升值也显示了投资者对于美元进一步贬 值的担忧。在花旗银行的最新的关于其在次贷问题上的损失公布后,黄金的价格再次走高。这些大宗商品的强势再次显示了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前景以及美元贬值的 担忧,而非石油的短缺。
为了挽救华尔街,美联储于月初再次降息0.25个百分点,达4.50%。这是自美联储9月降息0.5个百分点后再次降息。美联储虽然暂时挽救了陷于次贷危机中的金融界,但无疑把全球的通胀推到了更高的水平。
德累斯顿银行的分析师彼特(Peter Fertig)认为,美联储这一举动助长了美国投行冲销次贷坏帐的行为。利率下降使投资股权风险增长,投资者只能寻求更安全的投资目标,比如黄金,以及 “乌金”石油。这一观点也为国内的分析师所认同。据金融时报报道,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美联储的降息将导致美元贬值和全球范围的通胀。油价上涨是全球通胀 的自然表现。
国际油价上涨再次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所承受的发展压力。但是,石油价格上涨的更重要的推力来自美元的贬值,以及其后的美联储。

十月 30, 2007

海外并购不能代替个人投资多样化

新京报

海外并购不能代替个人投资多样化

乔永远

据新京报26日报道,工商银行与南非标准银行于当日就战略合作达成协议。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此前,工行于今年8月收购澳门诚兴银行79.3%的股份;再之前2006年底收购印尼哈林姆银行90%的股份。关于海外并购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
  在热衷于拥有一切的人看来,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代!但事实上,中国金融业的海外并购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手持公开上市发售股票所融得资金及经营改善所带来的盈利,金融业企业在中国国内面临有钱无处投资的苦恼。
  银行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是,中国内地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衍生品没有上市交易;银行业对于风险的管理水平和定价能力也不能适应中国企业的发展。而传统的银行业务对于中国的企业成为鸡肋,新的融资方式,如发行企业债与公开上市慢慢成为企业融资首选。银行业积累了大量存款从而无法成功放贷。这一现象使得银行业竞争加剧。竞争加剧也会使银行不得不向有更大风险的客户发行贷款,从而使银行本身风险加剧。同时,中国银行类企业的海外业务非常不成熟,无法为客户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银行产品。
证券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得益于资本市场的火爆,证券公司的股票承销业务近年来增长迅猛。同样得益于资本市场的火爆和资产价格的高估,证券类企业的自营与经纪业务也有很大增长。但是此二者均不能带来长期可持续的盈利,换句话说,都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泡沫。
  在成熟的金融市场,证券企业一方面通过交易证券衍生品把自营资金的风险降低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把资金及经营业务配置到全球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分散了其风险。而这两种措施对中国市场上的证券类企业来说,都为目前的监管框架内所不允许。
  所以,大规模并购全世界的优质资产,不但是银行和证券企业优化管理结构、拓展海外市场的必要步骤,也是消解融资之后庞大现金压力的现实选择。而金融类企业的出国并购行为,却无心插柳地为中国居民提供了购买国外资产的机会。中国居民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购买中国内地金融类企业的股权,通过这类企业的海外并购,进而持有了外国的股权,有了国外的资产。
  理论上,这种持股方式与居民直接持股外国股权的效果是一致的;但事实上,中国居民为这种持股方式付出了太多的代价。目前普遍认为,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接近50倍,而海外市场上的市盈率往往只有10几倍,最高不过30倍。由于在现有的框架内无法投资国外,中国内地居民事实上为同样的东西付出了两倍或者更多的代价。
  中国还没有企业试图把纽约的帝国大厦买下来,但可以预见,这只是迟早的事情。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征兆。日本在疯狂收购美国地产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进入了停滞的二十年;而日本的泡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认为是资本过度管制的恶果。如果能够有序放开居民的个人外汇投资,中国或不用再走日本的老路。
  QDII就是很好的尝试。但因其开放有限,配额过少,其效果真正体现还需时日。拟议中的港股直通车,是可预见的措施中更大的一步;而真正开放居民的多样化投资之路,不仅可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更是一件意义远胜于一两个企业并购外资的大事。

三月 19, 2007

再耐心一点:用流量解读中国

英伦学人


再耐心一点:用流量解读中国

我个人一直对《英伦学人》有着深深的不满。目前的主页样式太过老旧,文章一个月才有一批更新。文章风格过于统一,不够有趣。我也对其它东西不满意。比如中国的邮政。在英国寄信,即使是平信,一般两天就能到。在北京,一封寄本市内就要寄三天,更不要提异地了。
身边和我一样心怀诸多不满的人好像还很多。有朋友刚回国了一趟,向我抱怨,国内环境特别差,空气也脏。国内的报章也在报道,国外手机早就单向收费了,中国不但不单向收费,而且还没选择。
最近的两会上,记者的报道更丰富多彩,但也有许多不满。上海团的讨论,只让上海本地媒体报道,其它媒体不许进入。老外也对中国现在的情况有许多不满:中国币值升值太慢,没有民主,人权没保障且不废除死刑。
但是诸位,先等等,诸多抱怨的背后,暗示了我们评论中国的站位角度。
如果对比中国和英国经济水平,你会比什么?比GDP吗?这样你只会得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英国高的结论,因为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更科学的比较是比人均的GDP。如果我没记错,目前中国人均GDP还排全球一百开外。这或许才代表了经济发展水平。这也正是为什么说英国属于发达国家的原因。
我们怨府所在与此类似,是“存量”与“流量”的概念。存量指已经有的水平,而流量指的是增加的速度。拿中国和英国比民主,人权,就好像拿一个本没有水的桶和另一个装满水的桶比谁有更多水一样,结论是显然的。但是问题也是显然的,因为这样的比较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流量”。
抱怨转换,首先是对中国现实切入方式的变化:从存量比较,到流量观察。
比如,英国的议会制度自至今已经大约有了一千年的历史。政府不能随意收税则起自1215年的大宪章。而中国的“议会”,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则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才有了的。如果再往前追溯,至多也只是清末的新政,不过百年。
经济方面,英国自十七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便启动了英国这个历来被欧洲人视为蛮荒之地的经济发展,其稳定的发展持续若干世纪,并因殖民地范围遍布全球而称为“日不落”帝国。至今英国还有海外属地。而中国经济停滞,落后于全球经济发展则已经百年。虽近二十年来以近两位数的百分比经济增长,但依然距发达国家非常远。举一个小例子便可证明。在最近几年,国家主导了一个项目叫做“村村通”。“村村通”的意思便是使每家每户都可接收到电视信号,买了电视的人可以看到电视节目。这个项目最近刚刚完成。换句话说,之前中国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地区有很多连电视信号也没有!
我们目前看到的对比英国而不满中国现状的情况,绝大多数是由以上两个因素引起的。包括手机单向收费问题,与废除死刑问题,都是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落后的具体表现。如果真的不能满意,可能你只能不满自己生在了中国。历史才是根源。
然而历史也不能决定一切,比如发展速度。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有可能在过去的近二十年内保持如此之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最近四年年经济增长超过10%。这些增长放到日常的生活中,就是股市的改革,工资的提升,手机的普及,甚至是死刑核准权的收回。如果说有什么我们能改变的,那就是这发展速度。
对于这发展速度的解释和解读,在本期我们的刊物中,有幸得到了林毅夫教授的稿件《自宋以来的经济发展》。林教授从科技发展方面解释了中国长久以来的经济发展后的推动力。
用“流量”解读中国,本质上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初级阶段论”,同样具备安慰作用。我们优势在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毛泽东的“野蛮其体魄”,今天的愤青那股狠劲。
虽然和诸多读者一样,我目前对于《英伦学人》这份刊物也有许多不满。但在过于的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我却与同仁一起,目睹并共同创造了《英伦学人》飞速的成长。我想,这样成长的速度,是无可比拟的。
如果对这发展的速度有信心,为什么不再耐心一些呢?


*感谢曾飙对本文的修改。

一月 21, 2007

又见郎咸平:人民币升值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又见郎咸平:人民币升值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一年多未见的郎咸平,终于又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据《信息时报》报道,在071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郎咸平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对于人民币升值的看法,非常值得关注。

郎咸平教授认为,人民币升值将会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而广东首当其冲。人们币给外界的持续升值的期望,一方面会使外资持续不停涌入中国国内,造成监管压力及通胀压力,同时还会使中国造商品价格升高,降低外贸产品国际竞争力。特别对于广东这样的外向型省份,压力尤其大。“如果人民币升值情况得不到改善,广东将大难临头。”

这样的观点与中国商务部直接冲突。07年1月16日,商务部研究院在商务部网站发布《外经贸发展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的报告指出,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趋势。谈到人民币之前的汇率变化,报告认为,自从057月至今,人民币5%的升值幅度既反映了市场走向,又保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报告预测,按照这个进度,到07年底以前,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有可能达到9%10%。这也是首次来自官方的声音认为人民币被低估。

此份报告认为,人民币升值会促进中国产业升级,淘汰低利润低附加值的产品,促进产业向高技术,高利润的产业转变。与此针锋相对,郎咸平重申了他的观点:“中国没有高科技”。他认为,高科技企业不是创新,而是积累。真正的高科技行业是积累,积累才是高科技的本质。目前整个中国的高科技还需要投入。依据郎咸平教授的观点,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产业转型的时机还不成熟,需要积累的高科技产业还没有产生。

一年前,在《财经郎咸平》中谈笑风生郎教授再次出现在了公众视野里。据他自己在节目中介绍,上海妇女有“三大爱”:第一是路易威登的包包,第二是卡提亚的手表,第三就是郎咸平。希望他的复出,不但能再次得到平民的欢迎,也能够被政府所接受。

泰国 :管制突变

泰国 :管制突变

泰国央行突然的外汇管制,此事凸现泰国军政府管理金融乏术,可能将影响进一步施政能力。

1219日,泰国央行宣布外汇管制政策:新汇入的外国资本将有30%作为储备金,一年后才可取出;如果一年内汇出,将收取10%的资本税。

这项托宾税(Tobin Tax) 的引入,立即引发股市大跌,其效应立即传播到周边市场。雅加达跌幅超过2.85%,吉隆坡2%,新加坡2.23%。显示泰国实行的管制措施加深了外国投资者对于新兴市场的担忧。托宾认为,在每次交易时收取交易税,可以有效制止过度投机的行为,这也是泰国此项政策的理论依据。

1220日,泰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比蒂耶通(Pridiyathorn Devakula)就表示,一天前颁布的资本管制措施并不适用于股市。然而,就在几个小时之前,央行行长塔利沙(Tarisa Watanagase)还在向媒体解释央行这一做法。来自政府的矛盾的表述也使投资者不知所措。

这项外汇管制是针对近期强劲的资本流入。自从0610月起,该国资本流入开始激增,仅十二月的第一个星期,就有超过10亿美元流入泰国。 作为资本流入的结果,相比2006年初,现在泰国铢对美元的汇率上涨了15%

热钱涌入的原因是泰铢正成为亚洲地区最容易投机的货币。随着经济的强劲增长,亚洲地区也越来越吸引资本的注意。相比之下,同一地区中的中国大陆的人民币与港币都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新加坡元则被规定只能在一个非常小的空间中波动。

与泰铢相似,韩元也遇到同样问题。韩国重要的经济团体“全国经济学家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06年韩国十大经济新闻》,韩元波动问题名列第二,超过朝核危机。第一名是房地产市场过热,同样体现出热钱涌入的痕迹。

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汇率是息息相关的指标。尽管地产价格上升有其客观原因,比如六七十年代的婴儿潮目前正值消费旺盛期,但据分析人士判断,目前在韩国地产市场上近500万亿韩元(约合5,300亿美元)的流资才是房价上主要原因。目前,泰国当地房地产没有达到9297年间每年40%左右的增幅,却也有相当的上涨。

观察家分析,综合泰国军政府前后矛盾的解释,以及当地房地产走势,一方面泰国临时政府内可能意见不合,另一方面虽然外汇管制抑制热钱涌入,但是无非铲除大规模投机行为。外国投资者完全可以利用股市资金与一些金融工具,避开原来的规定,将资金再次投入到泰国的楼市。一些分析师警告,再次的类似的管制作法甚至会使泰国的市场被投资者们从金融地图上抹去。

泰国当前的政府,军人打着民主的大旗,用的政变的方式上台,本身就是一个矛盾。面对国际热钱投机挑战,更加显现出专业素养缺乏。

反观他信政府,虽然不被曼谷的精英认可,但在受到广大农村选民的拥戴。他信政府领导下,泰国成功走出金融危机,因些他信也受到商业金融界人士欢迎。

国际社会几乎默认,政变而无军事介入,在泰国是一种习惯,而不是去年的发明。据阿南(Anan Chantara-opakorn)统计,自1932年至2000年间,泰国共发生过九次成功的政变。本次金融管制的突变,只能加深外国投资者对军政府的疑惑,与对他信的怀念。

泰国圣诞节的故事证明这点。1225日,泰国央行正式承认外汇管制的做法的错误。但是投资者信心已经被伤害,认错已经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