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29, 2006

[新快报]最好借多少钱

新快报专稿

最好借多少钱

文 乔永远

如果我自己成立一个小公司,自己应该投入一部分钱,也应该从银行借一部分钱。那么两部分之间应该有怎么样的比例才是最好呢?

其实这远不仅是创业者的问题。你如果买了一个公司的股票,那么最后做这个决定的也将是你。不同之处只是在你的意见的重要性则要视乎你手中股票数目多少,而不能直接起作用。

如果从银行愿意无限借钱的情况下,借钱越多越好?不是。银行借款是要还的,还要带上利息。如果一个公司一年辛苦挣来的钱都拿去还了,那广大的股东就没有利润分了。股东因而也也没有动力去参加董事会投票。更不要期望公司会有很好的表现。于是可以得到这样的逻辑,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往往会有更高的风险。

这样说来一分钱也不借才好,总的利润都是股东的。但也不全是。如果在盈利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用来还借款的钱是不用交税的,而这部分少交的税对于大的企业来讲,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一部分由于是负债而引起税收的减少被专业人士们称为税盾,用于减少一部分利润的流失。

本质上,如果把股权和债权并起来看,两者是相类似的。债权很简单,表示债权人在每期末,每年,每月末,都有最大的优先权,去获得恒定回报的一个权力,当然,破产了的企业就不用了。而股权则充满了风险,除了破产之外,股权人,也就是股东有可能会得到在用所有的利润还了债款后发现利润是零,甚至为负,所以就要承担企业的损失。作为补偿,股东也可以得到在扣除债务后的所有的收益,而这笔收益经常是很可观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董事会有最大的权力去做决定,因为他们更关心收益情况。

如果理解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无论国内国外的人都认为汇金公司的成立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因为对于几大国有银行来说,终于有个确定的股东可以为他们做决定了。至于汇金公司到底能不能有效的实行自己的股东权力和责任,至少现在金融市场也没有确定的看法,目前国有银行并不优秀的表现可为这一看法做个注脚。


九月 22, 2006

[新快报]类蝴蝶效应

新快报专稿

类蝴蝶效应

文 乔永远

“在太平洋上一只蝴蝶扇动自己的翅膀而引起的空气的波动,却成了南美一场风暴的起源。”这样的话往往用来描述什么是蝴蝶效应,虽然其夸大的部分远远超出了事实本身。

幸亏我们投身股市的人们不用关心类似这样的蝴蝶效应,因为即使关心,也无能为力:谁有精力去调查南美的风暴是由哪个国家的哪个蝴蝶效应扇动翅膀所引起的呢?而且即使我们有能力去调查,我们又能拿这个蝴蝶怎么样?处死它吗?无能为力之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但类似蝴蝶效应的现象却常常出现在投资的经历之中,而我常常陷入这样的困扰之中。比如加息。如果美联储加息,对于身在中国,投资中国股市的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美国利息增加,在中国的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情况下,人民币利率没有变化。如果有人手中持有美元,他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继续紧紧的握紧美元;如果只有人民币,那应该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来换取加息所产生的多一点的利息。对于普通的中小投资者这样的资产规模,这加息所产生的利润并不值得一提,甚至还付不起交易的手续费。但是大型投资者,比如中国政府,手中握有近6000亿的美元资产,一天因为加息而得到的收益就大的惊人。

接下来的事情可能和我们自己有关。

如果换成美元能得到更多的利益,那么换美元的人就多。这就像我们买菜一样,如果买一个黄瓜的人多的话,而且黄瓜不能无限量供应,比如说一天就只能运来2000根黄瓜,那黄瓜的价格一样会涨。把美元看作黄瓜,这个道理就简单了。本来比如说8元人民币买1元美元,那买美元的人多的情况下,美元会贵起来。更贵意味着需要用更多的人民币去买同样的美元才行,比如会涨到了10块人民币1美元。但是由于官方汇率是人民币兑美元一直维持8:1,所以不能涨,但是美元对其它国货币在涨,比如说对英镑。

同样的道理,人民币与美元一起涨,就意味着本来可能10便士换1块人民币,现在要15便士了。那本来中国出产的鞋子卖到英国很便宜,现在如果厂家并不改变其人民币出厂价,人民币定价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鞋子的英镑价格就变的更贵了。更贵的鞋子买的人就少,所以英国人开始减少对中国便宜鞋子的进口。便宜的鞋子没有了,英国本地的鞋商很高兴,就多雇了几个人来做更多的鞋子以满足当地人的需求。而中国的制鞋厂则开始裁员,或者减薪。

这个事件反映在股市上,那就是制鞋业的股价在下跌,而对于出口占比重越大的鞋业来讲,股价跌的越多。由于类似制造业在国内股票市场占有一定比重,所以甚至可能出现股市整体下滑。

这样的故事讲下去,可以很长很长,但原因都只有一个,就是美国在息。这样的故事算不上是真正的“蝴蝶效应”,所以我加了一个类字,表示是和蝴蝶效应相似的情景。类蝴蝶效应只告诉我们一件事,世界上每件事都和我们息息相关。一个优秀的投资者需要更宽广的眼光,全球的视野已经不是空谈。

九月 15, 2006

[英伦学人]情绪定价

英伦学人专稿

情绪定价

乔永远


每个人都想知道,对于股市,什么是利好消息?只要抓住利好消息,人们就可以通过投资来赚钱。希勒的《非理性繁荣》却告诉投资者,这样的方式不完全可行。


通货膨胀高是利好消息?不是。低通涨是利好?不是。

人口生育高峰利好?不是。人口增长减速利好?不是。

有战争是利好?不是。和平年代是利好?也不是。

新闻影响政治和立法是利好?不是。新闻失去对政治的影响力是利好?也不是。


在最近二十多年来,全球的金融学家通过他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发现了以上这些答案。而这些答案本身所暗示的可能的规律,则足以让任何一个认为,或者曾经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人惊心。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其原因就是因为确定了“人是理性的”这一基本假设。尽管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一在有人试图以实证的研究去证伪这一基本假设,但他们持续的失败一度使人们坚信,我们如果发现有任何事情可以动摇“理性人”这一基本假设,那只能说明我们的研究不够深入。但金融学的发展及对现实世界的研究使我们再次回归为怀疑者:这一假设可信吗?


在二十世纪末,金融学开始成为一门正式的科学,不再从属于经济学。但是,希勒在这个时候警告投资者不要过于相信自己已经可以掌握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规律。目前的金融学不足以提供什么确定的结论,而且不能可以理性地预测和理解股价的波动。 希勒指出“非理性”心理使得我们的对未来的预测很不可靠。


什么是股价?学院派的说法是“资产定价”。但是,任何定价都会遭到投资者的质疑: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么多的钱(股价)去买一份资产呢?这看起来是个经济学问题,却反映了投资的心理动机。


通俗的解释是,现在花所买的是这份资产将来的回报。因此,与现在的股价接受,是建立在人们对未来的现金流期待和潜在风险评估。而这样的预测又是基于人们对于当前这份资产的评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简单地说,投资者对于现在的付出,取决于对将来的预期,然而预期又建立在对现在的分析之上。


关键问题是什么变量能够确保对未来的预测是可靠。希勒悲观的指出,一些潜在因素,对股价的影响超过一些常规的因素。比如,19891013日的一次股市暴跌,整个股市市值缩水了6.91%。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次暴跌和UAL公司的一项杠杆交易失败有关,实际上UAL暴跌只能解释全部市值的1%下降。有趣的是,事后对于市场交易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6%的人在这场暴跌之前听说了UAL的交易失败,也就是说股市缩水过程中,有其他因素带动,导致了另外5.91%的损失。


目前最经典的例子是 1929年到1933年美国的金融危机。至今没人找出它是由哪次具体事件引起的。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天里,全球也就只发生了这几件大事。你也可以参与到这场评判中来,看看哪个最有可能是一种可以引起危机的事件。

1.州际商会将推进其收回超额铁路收入的计划;

2.康涅狄格州制造者协会成功的引入了一条有利的关税条款;

3.墨索里尼演讲称法西斯主义下的人民能面对任何危机;

4.法国总理候选人爱得华德宣布了其未来内阁中的外交部长;

5.一架载有七人的英国飞机在海上失踪;

6.格拉夫计划探险北极;

7.大卫的小分队正向南极推进。


对于导致股价变动的原因,希勒试图把潜在因素拓展到更多领域,讨论更多人类行为和事件:从1929年的金融危机,到生育高峰,从通货膨胀因素到社会中的赌博文化,从贸易结构到媒体如何影响政治,几乎可以涵盖我们所想到的可能以及不可能影响到股价的因素。这是一个庞大的模型,变量集合可能是无底洞。他指出,在决定股价因素中,股票价值很重要,但是人们的信心和理性或许对宏观性的股份波动有更大的影响。


希勒的《非理性繁荣》一书成书于二十世纪末,其所讨论的事件及文化都只涵盖了美国,最多加上欧洲。对于中文的读者来讲,与讨论理性是否应该成为金融学的前提等深奥问题相比,与中国有关的思考或许会使我们更感兴趣。看我们的赌博文化,媒体与政治,投资工具等与希勒所讨论的美国有什么不同,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看待今日的中国,为我们的情绪去定价,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避免这种情绪化的投资给我们带来的不良的影响。



[新快报]迈出投资第一步

新快报专稿

迈出投资第一步

文 乔永远

决定开始投资可是一件大事。

这件事情可不像你所想像的,像买一卷手纸,或者在饭馆吃一餐晚饭,那么简单。在饭馆吃晚饭,我时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去哪个饭馆吃,往往这个问题会变成一件比吃饭本身还重要的事情,如果有人准备和你一起进餐的话,你所要考虑的事情或许更多。但是至少你在决定了要到哪里吃饭,并坐下来开始吃的时候,不会在心里想着刚才换自己坚持的一家会怎么样。如果实在不合心意,我会暗暗对自己说:“下次再也不来了!”

但这决不是你在投资时候的心情。对于新手来讲,我们往往分不清楚什么叫做投资。报纸上报道财经新闻的时候,不是往往说目前国内股市怎么怎么样,期市怎么怎么样吗?但是为什么期市的交易能买明天,甚至明年的东西?股市又有深市和沪市,A股和B股。每个股市上都有一根又一根的线,标明了每日的价格变动情况,但是又有谁知道红的是涨还是绿的是涨,牛市(Bull Market)是涨还是熊市(Bear Market)是涨?虽然后来我知道了牛市是涨,熊市是跌的意思。从资料上我找到了为什么用这两种动物代表上涨和下跌,原因很简单,就是熊总是低着头,而牛总是昂着头。,但是我还记不清楚,而且也搞不懂,难道牛不是低头走路吗?为什么没有熊的保护者们示威反对这一标志呢?直到最近,我终于搞到一张华尔街的铜牛的照片贴到了我的桌面上,才慢慢记住了,虽然疑问还存在在我的脑中。同时我每天背公式一样提醒着自己,在股市中红色的并不代表由于上涨而庆祝的意思,相反则是代表下跌则引起的投资者的出血。虽然这钞票流去的痕迹对新手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但随着你投资的进行,这红色也将深深刻入你的头脑。

股市的符号你终将明白,一般幅度的涨跌很快也不再使你惊心的时候,你才会慢慢发现,原来有一些投资方面的问题不会随时间的流走而逝去,反而会越来越成为你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比如投资规模。如果你已经投入到股市10万块钱,而这个时候你买的股票又涨了2000元,你是应该在这个时候高兴呢,还是应该沮丧?为什么为沮丧?为一些人来讲“高兴”应该是这个时候的唯一选择。不过你错了,因为与你同时投资10万元的身边的人已经涨了2万元。你肯定会后悔当初没有跟着他/她的选择去买。那么好,如果回到吃饭的例子中去,你已经在后悔为什么不去一定更好的餐馆了。但是你已经没有选择,你已经坐了下来,点完了菜,喝完了茶,甚至尝到了你叫的食物,现在后悔,已经晚了。不过幸运的是,你还有赚钱。

投资也只不过像就餐一样简单嘛。不要高兴太早。因为马上就有一件另你发愁的事情,这盈利来的2000元钱,是应该放到目前的帐户中,还是应该跟着那个更“有本事”的人,用他/她的策略去投资呢?艰难的决择才刚刚开始。

一个又一个可能的选择随着你投资的开始而出现,也为你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向只属于你一个人的命运的窗户。身陷股市,最大的感觉不是盈利后的兴奋与失利后的沮丧,而应该是孤独。

九月 13, 2006

[英伦学人]运营一个学联要多少钱

运营一个学联要多少钱

本刊记者 乔永远



724日,圣安德鲁学联的财务Jing正在自己社团的资金发愁。在这个人口不足两万人的苏格兰小镇,中国学联(CSSA, Chinese Student and Scholar Association)大约有300名会员。账面上看,05-06年度圣安学联共花了约500镑,分别用于中秋、春节两次联欢活动,还有一场与其它苏格兰学联一起组织的篮球赛。Jing自己垫了200镑,其余是学联其他负责人垫付的。在10月份换届完成之前,Jing要把所有人的钱报销,做出财务报告。


钱从哪来呢?中国大使馆教育处是最大的赞助单位。Jing在过去三个月内,给教育处打了四次电话,希望能够尽快报销这笔费用。教育处的工作人员已经答应报销。但最近一次她收到的支票只有大约100镑,还远远的少于所需要的金额。


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她自己说,“不过应该快了。”学联资金的周转时间往往很长,搞活动的经费往往需要Jing提前垫付。这使她的帐户上的资金长期在维持在很低的水平。



学联经费:使馆教育处首供


据了解,地方学联的经费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中国大使馆教育处和英国当地赞助商。尤其是每年10月份地方学联会收到大使馆教育处会提供一笔启动经费。Star Yu同学是英格兰北部的某地方学联前任财务负责人,她回忆说,学联的启动资金是100镑到150镑,要89月份就开始向使馆申请。申请的越早就越有可能在学期开始之前申请下来,过晚申请可能还申请不到。到了具体活动的时候,比如中秋晚会,大约能申请到100-150镑,如果是春节则会更多,有250镑左右。对于小规模的学联来说,一整年的活动并不多,每年大概有500镑左右的资金来自使馆教育处。


Jing说,从最近三年的情况看,每年的活动都类似,所以批下来的预算也差不多。不过总会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会多多少少超出一点预算,会再打报告报销。


除了大使馆教育处的赞助,很多学联还寻求英国当地赞助商。JingStar Yu一致认为,小的学联基本上拉不到赞助。有时候,一些中国企业可能愿意给春节晚会等活动赞助点礼品,比如,旅行社会提供机票优惠券,外卖店常常会提供免费的会议食品。至于现金的赞助,Jing说,“这一年内没有收到过”。而对于Star Yu所在的学联情况可能要稍好一些,虽然一年下来,这种类型的企业赞助只有100镑左右,占总经费的不到20%,但有总比没有好。


相比之下,规模同样不大的布里斯托学联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更大的能力,其赞助的形式也不仅限于现金。能得到这么多赞助,当地学联副主席Zeng认为: “也许因为我们的BBS做的好一些。”


英国大学社团:财政独立


熟悉中国大学中学生会运作的人一定会由中国学联想起国内大学的学生会。国内大学的学生会通常属于“官方机构”,由更官方的如团委等机构管理,这点是与国外的学生会(Student Union)所不同的。英国的学生会更像一个独立的机构,有自己的活动和对事件的态度。

英国大学的学生会是按照1994年的教育法案(Education Act)中规定成立的。由于学生会被免除了慈善(Charities)的义务,所以其行为受到法律的约束,其所代表的学生的意见也应该且仅限于学生作为学生本身的利益服务,而不能参与到政治事务之中。

英国的学生会和社团运行非常需要经费。但是为了维护其独立性,其所在大学为其拨款的方式与国内不同。每年学生会都会从其所在的教育机构得到一份年度拨款(Annual Allocation),或者叫做一揽子资助(Block Grant)。绝大多数学生会拥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和自己的书店及酒吧,而且也在通过这些场所经营挣钱,例如代售机票火车票,办理一些打印,卖书,经营酒吧等业务。



学联发展:经费是第一,运用需得当


散落在英国的大大小小的学联组织,为新来的中国学生,及其它中国人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一些聚会也使在英国的华人有了交流的场所。(非常模糊?)

从这个意义上,学联更像中国国内的村一级的组织,处理着村民之间从婚丧嫁娶到小孩打架之间事无巨细的工作。但由于其资金大部分由中国使馆支持,使得学联有了一定的官方背景,会“吓”走一些所谓的“叛逆”人士,同时也给学联开始工作时带来一些身份认同的问题。比如来自台湾的学生们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被这样的联合会接受,而不得不自己再办个“中华同学会”,以接受来自台湾及其它海外的华人。


由于缺少对于历史的纪录,使我们目前还没有搞清楚学联这个组织是从来就有的,还是由中国大使馆支持下创办的。但我们至少现在搞清楚了一点,现在的学联有一大部分资金都需要靠中国使馆的资助。


虽然官方背景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是不得不想想,没了中国使馆的这些支持,学联如何生存下去。从下面这份全英学联公布的财务报道中,我们应该可以看出问题。


从收入部分看,全英学联78%的现金收入都来自于使馆的教育处,赞助商的支持仅有22%。除此之外,全英中国学联并无其它经济来源。

更仔细的观察可以看出,占全英学联支出中前五位的分别是“春晚支出”,“国庆活动”,“英伦学人”,“常委会议”及“中文教育”。为了了解这些经费的使用情况,我们特别找到了第十六届全英中国学联的工作报道。在报道所强调的六件大事中,只有“春晚”,“国庆”和“中文教育”出现其中,另外三年大事中“学术交流”与“体育活动”分别占总经费额度的6%5%,而另一项大事“就业招聘”则没有出现在全英学联的财务报告中。




如果采取分类的方法,把全英学联的主要财务支出分为三类(见上表),可以看出“活动庆典”一类占去了大部分的经费。学联运作的成本并不高,仅占17.2%。这里举两个可以参考的标准,一个是中国青年基金会,也即是运作希望工程的基金会的例子。在97-98年度,青基会共收到捐款277,947,722.09元,共接受捐赠物资折款收入7,989,780.00元,增值及其它收入累计13,209,553.18元。而其各项支出为各项费用支出总计26,611,750.96元。若以费用全为管理费用,而青基会收到捐赠为管理的资产算,其管理费用占总资产的比率为8.90%,远低于全英学联的管理费用。而另一个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在2000年的报告中提到,其总收入为3206.9万元,管理费用为279.68万元,管理费用占总收入的8.72%,也远低于17.2%的水平。从此可以看出,全英学联的管理费用还是有很大的缩减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讲,作为全英学联的主要功能,促进在英国留学生的学习和交流仅占总经费的30.90%,实在不能说其有效的发挥了“学联”的功能。活动庆典一类活动作为赞助商所钟意的节日,其花销则是赞助提供的22%的两倍,不得不说这两项活动都是赔钱的活动。

开源节流,合理配置,中国学联需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



《英伦学人》稿件,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