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21, 2007

英伦在线

物价上涨来自收入结构改变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物价指数增幅再创新高,11月同比涨幅达到6.9%。其中,拉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为猪肉,鸡蛋等食品类食品价格的上涨。

通货膨胀一般认为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多所引起,然而此次中国物价上涨更多是由于收入结构的变化。具体来说,现阶段物价上涨的可以看作是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与劳动力价格上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通过控制粮食价格的办法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动力粮食通过被控制的低价卖到城市,供应城市市民的生活。城市居民则通过生产工业产品,把工业产品以相对的高价卖到农村。这一高一低之间便形成了“剪刀差”,使农村的资源不断的流向城市。由于农产品价格明显过低,务农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农民希望改变职业,走进城市,从事收入更高的工业生产。因此,单纯的价格管制并不能实现这种资源的调配。于是便有了户口管理。这种管理使中国的二元经济固化,农产品与工业品的价格差异也持续存在。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对于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工业生产,及户口管制的放松,来自中部及西部省份的农民工开始进城务工。大量新的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得工资收入一直处相对较低的状态,因而生产出的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即使在最近的二十年内消费者财富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价格依然非常稳定。这是中国一直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农业税取消及政府财政加强对于农村公共项目,如教育的投入,粮食生产收益上升,农业生产行情转好。因此,背井离乡打工相对于农业生产为农民带来的收益优势已经逐渐缩小。一部分农民决定不再进城,转而进行农业生产。这将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导致了最近几年内连续实现粮食丰收。另一方面是农民工的供应减少,使得工厂不得不提高工资,进而导致了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价格的上涨。简单来说,此次物价上涨意味着把城市居民的收入更多的分配到了农村居民手中,把其它行业工人的收入分配到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人的收入中。

在粮食价格上涨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物价指数持续攀升。短期看来,物价上涨的趋势将得到持续。农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将在城镇居民消费中占据更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