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贬值推动油价上涨
乔永远
油价上涨的动力并不仅在欧佩克,中国或者印度,更重要的因素来自美元的贬值。
10月31日晚,国家发改委决定自次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价格每吨提高500元。上一次油价变动在 十个月前。今年一月,基于稳定物价的考虑,发改委下调了成品油价格。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也一直在上涨,油价在年初的价格只有53美元,而现在已经涨到了历 史性的96美元一桶。
这次成品油价变动的影响很大。一方面,石油的最终产品将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而涨价。由于以石油为原材料的产品很 多,如汽油和石油化工产品,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石油的涨价几乎立即引起全球范围内物价水平的上涨。另一方面,由于玉米及其它有机 物可以提取酒精,形成对石油的有效代替,玉米等粮食价格也急速攀升。这使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群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仅有的收入不再足以使他们维持温 饱。这样的结果就是世界的贫困地区会再次经历社会动荡。缅甸僧人游行的一个原因便是油价过高,民不聊生。
一般认为,商品价格的变化主要由供与需的两方面决定。为了阻止油价上涨,国际社会不断向石油供给者施加压力,希 望他们能够更多的提供重油生产。但是石油出产国组织欧佩克(OPEC)的秘书长艾尔巴德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把目标生产额度调高,从50万桶每天 到2720万桶每天。但是增产这一措施似乎已经失灵,油价并没有什么变动。艾尔巴德里说,面对价格持续在80美元每桶以上,他也感到紧张。(财经杂志)在 11月10日和11日举行的利雅得峰会上,欧佩克呼吁全球的几个最大的石油消费国能够保证需求,以确保石油出产国能够为下一轮的石油生产投资做出决定。欧 佩克并不认为石油需求得不到满足。
除了主要石油出产国饱受压力外,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也饱受压力。一些人士认为,由于环境问题的影响及人 类对于石油的过度消费,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此类批评的重点集中于中国、印度等增长势头强劲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虽然人均石油消耗水平远低于世界水 平,但是由于总体石油消耗量增长很快,因此也被国际广泛关注。仅在去年一年,中国石油消费即增长了6.7%。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7%。
在环保主义者广泛引用的一份报告中称,世界石油生产已经达到峰值,到2030年就会减少一半。在这份10月22日发表的报告中,德国的能源观察机构(EWG)预测警告说,石油的短缺将引发战争。该组织的创立者汉斯称:“需求在增长,供应却在下降。”
但与此同时,石油短缺这一说法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如果真是由于 石油的短缺,那么石油及其替代品会价格上涨。但国际市场的交易数据显示,事实并非如此。截止11月5日,石油价格从上周五的达到历史性的96美元后,开始 回调。但是同为大宗商品的黄金价格依然保持在高位。作为大宗商品,石油价格改变的原因也有可能来自于美元的贬值,而非石油本身的升值。
石油与黄金同时达到历史高点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是很多。这种大宗商品的同时升值也显示了投资者对于美元进一步贬 值的担忧。在花旗银行的最新的关于其在次贷问题上的损失公布后,黄金的价格再次走高。这些大宗商品的强势再次显示了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前景以及美元贬值的 担忧,而非石油的短缺。
为了挽救华尔街,美联储于月初再次降息0.25个百分点,达4.50%。这是自美联储9月降息0.5个百分点后再次降息。美联储虽然暂时挽救了陷于次贷危机中的金融界,但无疑把全球的通胀推到了更高的水平。
德累斯顿银行的分析师彼特(Peter Fertig)认为,美联储这一举动助长了美国投行冲销次贷坏帐的行为。利率下降使投资股权风险增长,投资者只能寻求更安全的投资目标,比如黄金,以及 “乌金”石油。这一观点也为国内的分析师所认同。据金融时报报道,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美联储的降息将导致美元贬值和全球范围的通胀。油价上涨是全球通胀 的自然表现。
国际油价上涨再次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所承受的发展压力。但是,石油价格上涨的更重要的推力来自美元的贬值,以及其后的美联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