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07, 2006

[英伦学人]94年税改

英伦学人专稿

94年税改

----中央政府扩张的开始

文 乔永远

“国庆又至。欢庆之余,我们更应该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道路,看看这个国家,是怎么像我们一样,从不那么成熟的孩童成长成如今的巨人。问题依然很多,我们还要继续前行。”


欧盟在2000年的时候终于完成了欧元计划,统一了除英国之外的整个西欧的货币,而蒙代尔也由于设计了欧洲欧元体系而被冠以“欧元之父”的尊称。欧洲央行因欧元的诞生而充满了成就感,称此计划为“人类历史上一大进步,全球化进程的一大飞跃”。看到这里,我们也更明白了秦始皇的自豪来源于何处:他于公元前便统一了远大于现在的西欧(包括英国地区)的货币,文字,度,量,衡。

但是从技术层面论其成就,其实并不及中国央行及财政部在1994年做出的关于税收体制的改革。涉及欧洲国家间的问题中国国内各地区间一个也没有避免,而特有的问题则又层出不穷。尽管这次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有评论者认为此次税制改革为以后的问题埋下了隐患,但其积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1994

随着国家财政收入从1985年占GDP25.5%到了1993年的13.7%,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坐不住了:财政收入比例下落的同时,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总财政收入的比例从85年的38.5%降到了92年的28%

与此同时,从80年开始的财税政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当时的财税政策规定,地方所属的企业的收入归地方,中央所属的企业的收入归中央。虽然制定规定的本意是为地方促进生产提高回报提供动力,而且也部分的达到了这一目的。对地方政府来讲,如果收入超过了支出,则把多余的部分转到中央去。反之,如果地方收入不够支出,则由中央直接补足。地方政府在这种条件下更多的向中央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而非独立的决策部门,从财政的角度来讲。

但是与此同时政策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地方会努力的少报收益,而把收入花完,甚至多花钱,反正中央会为自己买单。更有甚者,地方会禁止跨地区交易,以防本来属于自己的财政收入进入别的地区的口袋。

而这一消极影响直接影响到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的下落。


所以,1994年的财税改革的四个主要目的是:简化税收系统,增加财政收入占GDP比例,提高中央收入比重,和稳定税收。

而事实上,在引进增值税以取代流转税和引进对香烟,酒等商品的消费税后,税收系统确实被简化了。而94年后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1/4的消费税,商业税,地方国企的收入等。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自从94年财政制度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有大幅的提高。从这个角度讲,这次税制改革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仅1994年一年,从中央政府转移到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就达从93年的只占GDP0.5%到了4%左右。虽然中央政府的收入上去了,但是税收占总GDP的比例并没有由于这次的税收改革而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在94年一年中,此比例下降了4%。此后,该比例有所上升,直到02年还没回到90年时的水平,但由于GDP增长很快,所以总量已经远超出90年的水平。


中央与地方


总体来说,中央的职责是被限定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的,而不是国内事务,比如外交与国防,还有就是投入央企的建议,大型水利项目和国内大型桥路建设。广大民众与其说依赖中央政府,不如更准确的说是依赖着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这也给人们说自己是哪些地方人,比如说自己是“湖南人”,而不是长沙人提供了一些依据。因为他们的医疗补助,退休金都是由省级政府处理的。

自从94年的财政改革之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由于转移支付的存在而出现了极大的改变。中央往往有很大的权力去分配现在已经属于自己的财政收入,而这是94年之前不存在的。

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94年之前地方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会采取瞒报与虚报亏损两种方式。而94年后,由于地方的收入出现大幅下降,这种动机被增加了。

事实上,世界上其它国家,特别是拉美的一些国家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其内部的省就靠增加自己的负债而换取中央政府的怜悯,以期待得到更多的来自己中央的财政支持。但这样问题终在98年金融风暴中暴露出来,过多债务而带来的风险最终引起了对于国家全部财富的损害。

如今的问题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使自身受到金融风暴的过多的影响,但其它国家的例子却已经为中国敲响了警钟。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进程的完结,与汇率改革的深入,如何能够把税收制度设计的更合理,进而减少风险扩大收益,不但关系到国家的分权与集权,更关系到国计与民生。


Reference:

E. Ahmad, K. Li, T. Richardson, and R. Singh, Recentralization in China? IMF working paper, 2002

C. Wong, Central-Local Relations in an Era of Fiscal Decline: The Paradox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Post-Mao China, China Quarterly, No. 128, 1991




1 条评论:

  1. 嘿嘿俨然是经济学家了...
    完全不懂,人过留名~

    回复删除